讓孩子保留對生活的熱愛

幼兒時期的興趣課,通常只要小孩喜歡,父母經濟條件允許就會讓他們盡量上、盡量廣泛多接觸,但等到小學中高年級之後,因為功課變多、課業開始需要補強,而且家裡支出需要控制或沒那麼多人力與時間接送多位孩子時,父母就會開始選擇性「收緊」,進行一輪篩選。這,大家應該都同意吧?

我記得很久之前看過一篇文章,在講一個中國小孩因為課業壓力逐變憂鬱而拒絕上學封閉自我的過程,他就是在父母這個刪除興趣課、增加學科補習的過程,內心逐漸凋零,等到最後一堂編程機器人課也不再續課時,最後一根稻草就倒榻了,因為他的生活再也沒有任何熱愛,他的內心再也沒有寄託,所以他再也沒辦法有力氣去學校上課,於是開始完全封閉自我,進入憂鬱狀態。

其實身為家長真的很難辦,當孩子學習有落後的跡象,要幫助孩子學習如何管理時間,要教導孩子做出時間分配的選擇。但選擇的標準是什麼?難道是完全不顧課業嗎?當然不可能。一個家庭的時間和金錢,哪個不是得這裡刮一點、那裡刮一點搜集起來,才有辦法獲得平衡,那麼身為家長會如何選擇?

這時,像美術、直排輪這種貌似無關緊要的科目,或某些小孩喜歡卻一直沒能展現什麼天份或成就的課程,無論是樂器、足球、科學、編程,反正看不出他搞出什麼名堂的項目,就會被犧牲掉。

合乎邏輯,卻不符合孩子內心需要。

自從看完那篇文章之後,現在我看待孩子興趣課時,都會一直提醒自己:讓孩子保留對生活的熱愛,不要只看孩子的成就,要看他是否保有熱愛。搞不好那就是支持他能撐過學校同儕的壓力、青春期內心的衝突、課業壓力的力量泉源。(至於沒有熱愛的情況,那又是另一個問題)

雖然我不能保證之後能不能一直堅持下去,起碼我有這個意識,偶爾還能提醒自己努力。

圖為每天都期待週末要去上畫畫課的龍鳳

 

相連文章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