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教育到底要捨什麼、得什麼?

寫作需要一個安靜的場合,哪怕只是紀錄一些孩子的生活,如果沒辦法心裡平靜且肉體精神良好,日子再怎麼精彩也寫不出什麼狗屁東西,就像我的暑期紀錄一樣,有時候連小學二年級的作文日記都寫得比我有內容。

現在老吳在午睡,小孩關在房間玩,我把廚房拉門拉上,隔絕了我家最吵的小孩和阿姨,終於有點心思能簡單寫個文章。

翰翰剛從國際學校轉去現在的雙語學校前的英文算是還不錯,無論是在國際學校或雙語學校,聽說讀寫都是名列前茅。當然國際學校不講求太早教會他們自然發音系統,更不會強求拼字文法寫作的正確性,他們比較強調要有想法產出,以及足夠的閱讀=累積詞彙量,所以我不認為讀寫是學校有功,反而是當初有我每天15~20分鐘縝密教學自然發音和固定練習閱讀朗讀,加上疫情我們在台灣待半年時,扎扎實實蹲了半年全美補習班幼兒園,才能享受到填鴨教育的果實(誤)

很幸運抽中現在的雙語學校後,我很放心地把他完全交給這風評極好的學校,也就是說我漸漸放手不再自己盯讀寫,就讓他照著學校的進度、學校的作業、學校的要求,然後!他的英文就從前5%掉到了三年級老師口中的average,甚至在我追問到底多average? 他還告訴我slightly below average…… 家長會結束後,留下的是內心驚恐、暴怒、傷感、無奈的媽媽。(我也要說,我不完全同意這位老師的評價,對我來說有點片面,但進步趨緩或說退步也是真的)

是,沒錯,教育還是不能只交給學校,是我大意了,可能也是我偷懶了,因為有龍鳳的教育要兼顧,實際上就是難以兼顧,我們就直接講開了就是這樣:臣妾做不到啊!姐妹在群裡談到「有沒有誰要我的書,可以在家自學的,不然我賣了喔!」,我會回:「我能力不足,你賣了吧!」

也許你們會懷疑、搞不好還有點竊喜感到安慰、又或者覺得是莉娃太誇張了吧或是上海太競爭了吧?但真的,有時候看到他們現在「三個人」的學科程度,從曾經還不錯到現在有點不堪入目,我都無法不問自己一個問題:現在這種情況,到底是要怪我不夠認真,還是要怪他們不夠努力?是平凡即是如此,還是大家的競爭標準已經拉得太高?是別人家的孩子不會讓人失望,還是別人家的家長不會讓人失望?(答案以上皆是)

焦慮嗎?

其實我不焦慮。我只是想知道怎麼了?哪一個環節開始出問題?以及怎麼調整改進。

事實上,只追求菁英競爭,和只追求放養快樂,都不是最難的。最難的就是要兼顧學術表現和強壯的體魄,剩餘時間要培養開拓興趣才能還要有充足的睡眠,更不能缺少單純玩樂放空的時間——什麼都想要才是最難的。

什麼都想要,不應該嗎?

嗯,現在孩子的訊息量與學習量暴增,競爭也更加激烈,在時間和精力有限的情況下,全部都想要就是不切實際也不可能的。意識到這一點,就是要去接受「有捨才有得」的這句說得比做得容易的老話,然後仔細思考自己和孩子要捨什麼、得什麼?

再分解得更細一點:
你想要得什麼?捨什麼?
你們目前已經捨了什麼?得了什麼?
孩子想要得什麼?捨什麼?
你想要得的,是為了什麼?是為了孩子、還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焦慮?
孩子真正需要的,又是得什麼?捨什麼?

人類要進步,不能一直盯著擁有的,也不能一直看著還沒擁有或永遠無法擁有的。至於要如何取得一個美妙的平衡,沒有任何公式能給你,甚至什麼時候會發生什麼事、又再促成什麼事,都沒人知道。

人在日常瑣事中,一不小心就會迷失在忙碌之中,忘了自己為了什麼而忙,為了什麼而煩,也會忘記到底為什麼自己逐漸麻木了、不在乎了、隨便了?因此有時候藉由一些挫折與困境,可以提醒我們重新思考最重要的目標與價值是什麼,也許將來獲得的收益比當初眼皮下的困難要更多!

下一篇,再來分享翰翰這週去上英文精讀寫作班,為了寫作業拖拖拉拉,我們之間對戰的過程和結果。

相連文章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