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兒子


我有一個心思細膩的兒子,他情緒敏感又沒安全感,所以從呱呱落地來到這世上,他就是一直不斷地哭,有事哭、沒事也哭,非得有人接住他的情緒不可。當他發現養的昆蟲死掉了,當他想像有一天要和父母分開,他會立刻傷心流淚,陷入憂傷的情緒,久久不能自己。

我有一個觀察敏銳的兒子,他常常注意道路上細微的變化,並且他要跟你解釋得很詳細,以前怎樣,現在怎樣,之後可能怎樣,來要確認你百分之百與他同步。他總忍不住要宣告他最近發現的心得或確信的宣告,即使一聽就覺得沒什麼邏輯在裡頭。

我有一個對大人世界運作方式非常感興趣的兒子,常常偷聽大人講話且愛插嘴,很早就能察覺大人的情緒,默默思考背後言語的含意,他會不厭其煩地和你確認他的猜測對不對,後面根據你的回應,繼續發展剩下五百個問題。

 

有些事件和對話很有趣,但一沒記錄下來就忘記了,趁現在有兩三個還記得,我趕快把他寫下來。

1.有一天老吳在餐桌上提到前一晚和客人應酬吃飯的事,翰翰在旁邊發表自己的理解:
「爸爸,其實你昨天吃這個飯沒有賺錢,只是「加感情」而已對吧?這樣以後就有可能可以賺錢?」
我跟老吳笑到人仰馬翻,對,你說的沒錯,吃那頓飯沒賺錢,是為了加感情沒錯。

2.前兩天看到我穿黑色毛毛的裙子,走去搭校車的樂樹,我和他分享這套裙子害我步伐受到限制,只能走小小步。他立刻說:穿這種裙子是不是走路一定要這樣、這樣(搭配肩膀左右扭動、腳交叉步伐,就像模特兒走台步的樣子)。我笑到不行說沒必要!

他又說,他發現廣告上面的裙子都像是我這種比較多,或是再寬一點點,都不會是那種大蓬蓬裙,「那種,有點誇張了,一般人不會穿的,對吧?」一定要跟我確認他的觀察對不對。

3.看到我穿亮片的裙子,他會說:「哇~媽媽你好華麗!今天穿這樣,是不是有點要去一個舞會?不會太慎重了嗎?」看到我穿比較sporty的帽T+運動棉褲,他會說:「你今天的打扮好像年輕人喔!」我說對啊,我還搭配了一點小巧思在裡面,故意增加一個淺色打底。「你想讓自己看起來不像42歲嗎?還是41歲?」「是40歲好嗎…… 」

然後我在電梯內的鏡子裡整理帽子,他對著鏡子站了側45度角,雙手插口袋,頭稍低,眼睛直盯著鏡中的自己,做出那種super model要盯著runway遠方定格表情和轉身不停變化pose的樣子。我們一起大笑出聲,他究竟都什麼時候去哪裡發現了這些!

4.他熱愛「拾荒」和收藏「古董」(?),對自己隨心所意的創作充滿興趣,雖然手工粗糙又不具美感,讓家裡不時充斥著介於垃圾與作品之間的謎之物品,但卻依然充滿熱情。

前些日子熱衷撿地上同學壞掉或不要的筆,宣告他已經了解原子筆的結構,然後自己改造做了很多「筆炮」,一開始覺得他很有創意,後來越弄越多,多到一發不可收拾,我一週要清掉他鉛筆盒滿滿的廢物三次,多到英文老師寫聯絡簿、班導師差點都要打電話叫我去學校喝茶,因為這些物品和行為嚴重影響他上課的專注度和作業成果。

5.老師說可以帶自己喜歡的書到學校和同學交換看,活動結束後他很失望沒有人喜歡看他的書,我看了一下他帶什麼書,結果是:「人為什麼要工作?為什麼要讀書?」、「錢為什麼重要?10歲開始學存錢和花錢」、「讀懂世界的知識1階級與奴隸」。

我說:「你怎麼都帶這些這麼難的,不好笑的 」他回我:「我想說很特別,但可能因為是繁體字,所以他們打開看一下就不看了。」「那你會傷心嗎?還是很失望?」「嗯有一點,下次可能還是要帶一些更有趣的故事或漫畫吧!」

他的生活單純地可以,但他對大人世界的運作也比別人更有興趣也更成熟。他在學科上可能不怎麼花心思,但他對天文、自然、科普常識、希臘羅馬神話歷史卻有很多涉獵。他很平凡,他發光發亮的時機點可能不是現在,是在未來,所以我要更有耐心等待,也要堅持自己培育的方向。

 

三歲前的他很孤僻膽小,不喜歡走入人群,甚至還有點反社會的表現,不知怎麼突然就被我養成一個滔滔不絕的小話癆。

他什麼都想要插一腳、發表一下意見,做什麼事都分心、悠閒導致拖延和敷衍的問題十分嚴重,但現在我們也找到好的方法來幫助他— 必要的時候送他到家裏附近的補習班,利用他們的空教室做作業,確保沒有任何能讓他分心的事物干擾,大大縮短了寫作業的時間,也減少我需要一直催促提醒的頻率。

我們之間經歷過幾次大大小小的爭吵衝突,但很感謝的是這些並沒有使我們距離更遙遠,反而幫助我們能更體貼彼此。

他對於認錯很不善言語,但他一直在學習。有時候我們像是男女朋友在吵架,我表示在生氣,他也不會做任何言語表示,人家弟弟妹妹都知道了,已經都立刻道歉哄完媽媽,而他一聲不吭。

有時候他闖禍了,不會來跟你花言巧語道歉,只會自己趕快想辦法修補,因為他知道犯了錯最重要的是自我負責收拾爛攤。有時候他則是會繼續裝沒事,直到他一直跟我講話我不理他,他才會問我怎麼了,然後我跟他說:「我覺得你不重視我的感受,剛才我已經說ooxx,結果你還是ooxx⋯」,他才會趕快道歉「對不起媽媽我沒有重視你的感受,我不應該ooxx」,實在是因為小話癆受不了講話沒人接,問題沒人解決啊!

九歲半的年紀,他已經形成自己一套社會化的邏輯。過去很多事不要做的是對還是錯,也許身為父母的我們還是有很多錯誤習慣一時無法改進,但我會盡可能調整自己過去經驗帶來焦慮與期待,去尊重和看見你本來的樣子。

不是要想辦法改變你,變成我想要的樣子,而是只是幫助你,變成你想要變成的樣子。

 

相連文章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