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覺醒家庭:讓孩子成為父母的喚醒者,以覺知走出傳統教養困境

讀書心得:家庭的覺醒-養育自主、堅韌和有覺察力的孩子
雖然今年還沒過完,但我有信心,這會是我的book of the year 2024.
(台灣的翻譯為:覺醒家庭:讓孩子成為父母的喚醒者,以覺知走出傳統教養困境)

 

看起來普普通通的一本書名:《家庭的覺醒》?我一看到時,心想我是要能覺醒什麼?我沒有在睡啊!我一直很努力睜開眼睛,每天踏踏實實為孩子和家人奔波繁忙,到底是要覺醒什麼?
想不到需要覺醒的是我的內心,我為孩子做的很多事,我對孩子說的很多話,孩子惹我生氣、讓我失望、讓我煩躁的好多好多,都是源於我內心的恐懼和焦慮。

我們以為是孩子沒做好他份內之事、沒管理好自己,所以才需要我們來叮嚀和提醒啊!我們以為我們鼓勵了、好好溝通了、我們安慰了,結果他卻覺得我們很煩,完全不領情,更可怕的是,他們不僅事情依然沒做好(多少年了還一樣的問題!),現在居然還對我們「態度越來越不好」!氣死人了!

這些對話,這些過程,這些感受,這些迷惘、懷疑和無力感,相信大家一點都不陌生。其實孩子是一面鏡子,照出我們的焦慮,他的回應反擊,就是我們帶給他的訊息。他所讓你感受到種種不快,就是你讓他感受到的種種不快,即使你——以愛為名。

 

書上說:「如果你仔細聽一聽腦海中的聲音曾經告訴過妳關於你的孩子的無數事情,你就會發現他們大部分都起源於恐懼。無論你對孩子有著過分誇張的願景,還是為他們感到擔心或失望,所有想法都來自恐懼。」

「我們的恐懼對孩子危害巨大,且他們大多數讓人不滿意的行為,最終都是由我們恐懼引起的。」「恐懼也讓我們產生許多令人討厭的行為。」大家可以靜下來細細品嚐這幾句話,我們和孩子互動的言行,反映了很多我們的情緒、孩子的情緒,我們的行為、孩子的反擊,這些都源自於我們對這世界過去累積的經驗,形成既有的看法,無形中我們有一份恐懼和焦慮,在我們養育孩子的過程,傳遞和投射到他們身上。

「為什麼你希望孩子取得成功呢?這為什麼對你很重要呢?」

「你為什麼希望他可以擁有某些才華呢?這種期望的背後是什麼呢?僅僅是你對孩子天賦的欣賞嗎?還是你擔心孩子融入不了社會,甚至可能成為一個極其平庸的、在世俗眼光中落於大多數的人?」

我們日常的安排照顧,看起來是自己在幫助他們鍛鍊體魄、支持學業表現、表達情感關懷,但實際執行的是我們的控制,我們的看法,我們的決定。

我舉例來說,就好像我們媽媽要來做一個總匯三明治一樣,肉-是讓他們多運動多睡眠強健身體,蛋-是學校的功課,番茄-是培養一個音樂或才藝,小黃瓜-是他們要有人際關係情緒管理,生菜-是要有生活自理和獨立思考的能力,美乃滋奶油或番茄醬的抹醬-是我們的半鼓勵利誘、半威脅強迫的育兒妙招,中間一層一層夾層的吐司是我們的焦慮,最外層是我們的控制,好了緊緊壓下去夾起來,我們用力教養的成果:心目中完美的孩子總匯三明治完成!

聽起來可不可怕?但我們確實在做。

我們的恐懼,會化作我們對孩子的期許,落實到現實對他們的安排與要求,過程中經過親子的拉扯,關係有時好有時壞,有時還可能不知道從哪一刻開始突然急遽惡化(大概率在青春期反撲),然後我們受挫傷心不知所措。

其實不是我們的孩子應該去學會「懂事」、學會「看得更遠」,去明白我們對他們的用心良苦和提早佈局,真正要改變的是我們,這就是為何我們需要「覺醒」,我們需要清醒過來,去審視自我,承認一切都是我們的焦慮在搞鬼,然後試著與自己的焦慮共處,試著用其他眼光來看待我們的孩子「不順我意」的時刻,尊重、接納、欣賞他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他有他的強弱項,他有他要去的遠方,試著與他們同行。

當我們開啟這樣的覺醒,當我們感覺情緒來的時候有這樣的自覺:是我在焦慮了,那我們就能提醒自己慢下來,再多思考一下該怎麼因應孩子現在有的情緒與問題。你會發現,孩子的情緒因為你真正的共情和理解而軟化了,你的安慰中不再偷偷塞了很多你自人為最好的解決方案和崇高的價值,孩子願意跟你分享他真正的感受並聽進你的意見,孩子的問題突然間都沒有問題了。

但是要自我覺醒通常是最困難的事,因為要取抽絲剝繭內心並承認自己的焦慮與傷痛,太累太沈重了,大部分人都認為自己沒問題,有問題的是別人(笑)不過也正因如此,自我的覺醒才會那麼有價值!而且當你覺醒了,你就不會沒有動力、沒有方向去要求自己改變。你會真心想這麼去做,你會真心把這個念頭放在心上,也許你沒那麼快就能每一次都做到,畢竟是需要一段時間和不斷的操練,但總歸都會越來越好。

這本書值得畫的重點太多,我就不一一打字給大家了,僅分享書中幾頁的照片給大家參考。雖然他也討論內心,但他和薩提爾冰山理論不太一樣,更加著眼於親子教養關係,也給予更多這方面的實例與建議做法,所以說白了對我們父母實戰也更加實用。我自己這兩週看這本書受益良多,有時候在我「覺醒」狀態下,實際運用到日常教養三寶的確也發揮效果,讓我們都能更平和地溝通,並且關係緊密。

如果你為了教養的事情苦惱,如果你明年想要看一本書,那我會推薦你把這本書放進你的書單喔!

PS.作者還有其他本書,父母的覺醒以及父母的覺醒2

 

相連文章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