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365-255 這些年我育兒時犯的錯

今天要來告解一個我個人育兒時還蠻常犯、最根深蒂固的錯誤觀念。

我是個自我意識很強的人,可以說是很自私,我的世界就是繞著我的想法轉,在我有了孩子以後也不例外。

外表看起來我很能付出所有時間陪伴孩子、帶孩子在家自學或帶他們上山下海遊山玩水,有些人可能會誤以為這代表我很能奉獻自己,貢獻家庭。這也不能說是錯的,但事實上這些是完全出於我個人意志:因為我想要這麼做,我認為這樣是對的、是好的,所以即使看起來這些決定會讓我很累,但我還是做出這樣的選擇,一切都是非常「我」的。所以當大家在宣揚要多愛自己時,我覺得我不需要啊,我簡直已經夠愛我自己了。
這也是為什麼,當有些媽媽覺得把所有時間都花在孩子身上,完全沒什麼me time而感到痛苦時,我可以比較泰然處之,覺得me time以後再有也不遲,因為對我來說,這是「我的」選擇,是「我」認為的最佳解。我不是被迫做決定,而是我選擇做決定。決定權主動與被動的位置,感受會差很多。(你們也可以想想看,自己是哪一種呢?)

在這麼多「自我」的設定下,當孩子做出超出我自認為合理範圍的行為舉止時,問題有可能就會出現了。當然,我不是那麼沒耐心的人(?),好歹我堅守職業道德,願意花很長時間循循善誘、試圖以情同理和以理教導。但如果還是沒辦法解決,「我」就會感到被冒犯、被牴觸、被挑戰,開始會覺得孩子的情緒與行為像在「找麻煩」,然後引發我的情緒爆炸。

用「找麻煩」來形容,並不是真的說他們刻意在找麻煩,而是給我的感覺很像是在找我麻煩,好像嫌我不夠忙、不夠累似的,所以還要針對我,把各種惡形惡狀和extra work加諸於我身上的那種感覺。

例如,小鳳最近連續五天半夜起來哭鬧,搞得我沒睡好每天起尋麻疹、越發越猖狂。早餐心情不好愛吃不吃,吃了半小時才吃一點點,叫他下來準備去上學,最後給我全部嘔吐出來在地上,這時候就會觸動我那個認為孩子在找麻煩的敏感神經。

當然,這也不是小鳳一個人的專長,從翰翰時代,我就有這種壞念頭,而且就算是相對比較穩定的小龍,也都會不時有那個猛暴脾氣或講不聽到讓人發狂的時候。當時我有個很好朋友,她是我心中理想媽媽模範之一,他在我跟他傾訴帶幼兒時期翰翰的育兒挫折時跟我說:「他不是在找你麻煩,他只是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這樣。」

難道孩子真的是在找我們麻煩嗎?

當然不是。

就像我好朋友說的,他們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他們就只是孩子,前額葉還沒長好的孩子,一個大腦生長未完成體(殊不知我們成人的大腦也沒長好),所以很單純地做了ABC行為,自然而然地引發DEF行為或情緒。

而我犯了什麼錯?

我總是覺得是他們侵犯到我的「權益」:我所應享有的「順利」,我所應該要滿意的結果,我所預想好的「服從」,我覺得他們out of my control,也害我自己out of control,這些都是我的不對。

說穿了就是我討厭失去控制的感覺,就像「當下的力量」這本書提到的:想要凌駕他人之上的人,只是用權力掩飾軟弱。我在憤怒時,濫用我身為媽媽的權力,就因為孩子讓我發現自己的軟弱與無能為力。

 

他們不是在找麻煩,他們是在尋找愛、尋求幫助、尋找他們的自我,在這個過程中,也幫父母找到那在深處不曾看清的自我-如果父母有嘗試去傾聽內心、去仔細觀察反思的話。

所以,我的反省是:我不應該這麼關注「我」,我應該多關注「他們」;我不應該這麼愛「我」,我應該要多愛「他們」。我應該要把我心中的器皿擴大,好讓我可以裝滿愛,再分送給別人。我應該要多覺醒自己、省察自己,去跳脫思維,尋求內心的意識與力量,讓我更能控制和走出情緒,與自己和與孩子都能在一個身心平衡的狀態。

能發現並正視自己的錯誤就是一個覺醒的開始,我覺得還蠻好的。過去無法逆轉,未來是我們現在正在創造,不必沈溺於自責與悔恨當中,只要學到教訓,然後改善自己,那就夠了!

 

相連文章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