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 First Discoveries|有聲書|雙語科普點讀書:英文探索小百科Human Life人類生活|KidsRead點讀筆
翰翰4歲以後,我積極幫他補充科普知識,舉凡訂閱學習雜誌、購買各種科普書籍、參訪各大博物館、報名科學課程我一項都沒少,就是為了把握學齡前的知識敏感期。許多科普小百科的問題在於沒有音檔,小孩在閱讀時必須仰賴爸媽陪讀才理解內容,現在KidsRead終於聽見我心中吶喊的聲音,與青林國際合作推出全球暢銷的膠片科普書My First Discoveries英文探索小百科第一輯:Human Life人類生活的點讀版,更棒的是,居然還是中英文雙語點讀版!除此之外,還有已經查好單字並補充科普小知識的「學習手冊」,完全解救對英文沒信心或沒時間查單字的爸媽!看了是不是很心動?趕快來看莉娃的介紹吧!
全球翻譯30幾種語言,熱賣4000萬冊的科普膠片叢書
Moonlight Publishing是英國一家算是小眾、家族經營的出版社,專注於出版目標年齡層在3~11歲兒童適合看的各種科普知識性的書籍,其中又以年齡4~7歲兒童適讀的書籍為大宗。主題包羅萬象,舉凡小朋友最喜歡的動植物、恐龍、藝術、歷史、音樂、人體、城市等都有一系列詳細的書目,他們最大的特色與強項就是透過透視膠片設計,讓孩子在閱讀與吸收知識的過程充滿樂趣。
我第一次接觸Moonlight的這套My First Discoveries科普書不是在KidsRead,而是一兩年前在上海時幫親戚購買時翻閱了一下。當時翰翰好像才兩三歲,我覺得內容有點太艱深而沒有入手,但久聞這套書非常有名,被翻譯成30多種語言,熱銷50幾個國家,總銷售量高達4000萬冊,因此雖然我當下沒有購買,但仍持續觀望。不過也好險我有守住荷包沒出手,不然我現在看到KidsRead點讀版的絕對會嘔死(握拳)
Moonlight本身及不同國家的授權出版社都有針對其某些書目推出點讀版,但是,取得My First Discoveries科普書台灣版權的青林國際與KidsRead合作推出的點讀版,絕對是最用心也最超值的!(我的兩位合作夥伴手牽手共同出擊,果然不同凡響) 因為台灣點讀版的My First Discoveries不僅保留英語原文與特效音檔,還為了讓台灣的家長和孩子更能享受閱讀科普書的樂趣,特別錄製了情境故事中文點讀音檔,以及幫家長都查好單字並補充科學小知識和課後活動的超實用中文學習手冊,中英兩用,學好學滿!
莉娃總是實話實說,如果今天單看Moonlight原汁原味的My First Discoveries套書,就算是點讀版的,我應該也不會買,或是忍不住買來試水溫以後發現自己陪讀陪到很辛苦。但今天就是因為KidsRead點讀版多了中文劇場版故事,編輯成豐富有趣、讓孩子好聽好吸收的故事內容,補足原本英文科普書略顯平淡乏味的缺點,中英文雙語並進,讓無論是擅長以英文或中文來閱讀的家長與小孩,都能從中享受科普書的樂趣。所以,實際帶三寶閱讀一陣子以後,我必須大力讚賞這次青林國際與KidsRead合作推出My First Discoveries英文探索小百科第一輯:Human Life人類生活的雙語點讀版,化解我先前怕內容太硬,小孩不買單的擔憂,讓我完全對它改觀!因為無論是孩子們的反應,或是我詢問幾位手中已經購買這套書的家人朋友,大家的反饋也都很好唷!(看我多擔心,還私下問了這麼多人,但結果是我想太多了,他們都很喜歡呢)
三寶常常剛睡醒第一件事就是看書,妹妹連頭髮都還沒綁呢~
KidsRead x My First Discoveries英文探索小百科的優點
2020年6月出版的My First Discoveries 英文探索小百科第一輯 Human Life 人類生活,套書的內容包括:六本膠片點讀書、一份六頁中文情境故事點讀貼紙與錄音點讀貼紙、一本學習手冊。這套KidsRead與青林國際合作推出的點讀版科普書有哪些優點呢?
-
主題明確多元,扎實的科普知識深入學習
-
體驗式閱讀邊玩邊學:透視膠片與手電筒紙卡設計,讓閱讀充滿樂趣
-
中英點讀版本讓孩子看到哪、聽到哪、學到哪
-
道地美式英文,緩慢的語速讓小孩能跟上比較不熟悉的科普單字
-
豐富好玩的隱藏音效無所不在
-
生動有趣的中文版生活情境故事,讓人聽了津津有味
-
附超實用中文學習手冊,包含學習目標、學習主題、字彙片語、對話練習、科學知識、趣味活動
-
書本以厚頁線圈設計,平鋪翻頁閱讀好方便
-
未來會繼續推出第二輯、第三輯,讓科普小叢書主題更多更完整
先來看看莉娃開箱影片的介紹,再來繼續欣賞豐富的圖文介紹吧!
My First Discoveries英文探索小百科 的優點:
1. 主題明確又多元,扎實的科普知識深入學習
第一輯Human Life 人類生活包含Trains(火車), Planes(飛機), Water(水), Homes(家), Earth and Sky(地球與天空)、Inside the Body(人體的奧秘)六個主題,每一本書含膠片大約有30頁左右的內容,用比較簡單的文字編輯成4~7歲小朋友可以理解的內容,帶孩子一窺火車、飛機、家(建築)的演變史與不同地區的差異,更帶孩子們認識大自然中的水資源、地球與人體的奧秘。
2. 體驗式閱讀邊玩邊學:透視膠片與手電筒紙卡設計,讓閱讀充滿樂趣
知識性的書籍難免內容會相對枯燥嚴肅一點,但有了透視膠片與手電筒紙卡的設計,讓閱讀科普書也變得有趣。透視膠片還有一個很棒的功能,它像施展魔法一樣,翻頁後就呈現物品的剖面或像是有穿透功能一樣,讓小朋友一秒就能看到平時看不到的內部構造,例如人體、地質、火山內部、飛機駕駛艙/座艙、白天與黑夜等。手電筒紙卡更是幼童的最愛,拿起來就能玩找一找的遊戲,大大降低科普書的入門門檻。
3. 中英文雙語點讀版本,讓孩子看到哪、聽到哪、學到哪
許多科學百科最大的問題在於沒有對應的音檔或音檔品質不佳,KidsRead與青林推出的點讀版則完全克服此問題。現在點讀筆已經成為幼兒學習的趨勢,更像是還不識字幼兒的眼睛一樣,幫他們讀出書本的內容,能用耳朵聽故事、眼睛看圖片、用手翻膠片,豐富感官閱讀體驗。無論是比較擅長中文或英文的小朋友,都能從這套科普書中學到很多,爸媽也不用無時無刻念到口吐白沫,偶爾出動點讀筆育兒模式,學習一樣不漏接。
4. 道地美式英文,緩慢的語速讓小孩能跟上比較不熟悉的科普單字與專有名詞
如果有看莉娃的介紹影片,大家就能發現My First Discoveries裡英文的語速比一般繪本緩慢一點點。如果對英文很熟悉的家長與小朋友可能會感覺偏慢,但這其實可以讓那些「對科普類單字或專有名詞」較不熟悉的孩子們,更能抓到單字的唸法,有效學習書本中的知識,不然批哩啪拉一段念過去,孩子聽嚨無的話,英語學習效果也就大打折扣了。特別是如果要用附贈的錄音點讀貼紙練習跟讀時,應該會發現小朋友的發音及語調掌握度高的話,很大一部份的原因就是語速降低的功勞了。
5. 豐富好玩的隱藏音效無所不在
My First Discoveries系列全書含膠片都有點讀功能,你沒看錯,連膠片也全都有音效唷!只要點到有意義的圖片部位(空白處或空地當然沒有啦)有的是會念英文名稱、有的是特殊音效、也有一些是會先發出音效後再出現英文單字名稱,隨便幼童怎麼點,都很有feedback的書,是他們的最愛!就像是火車那本書,每一種火車都有不同的音效,聽聽看有何不同?地球與天空的星空居然會唱小星星的歌曲?被風吹的樹點下去居然有呼嘯聲?還有,別說莉娃沒分享小秘密讓你知道,在人體的奧秘那本書,直接點膠片的音效,與把手電筒紙卡墊在膠片下面的音效,是不一樣的唷!一起來挖掘更多隱藏版音效吧!
6. 生動有趣的中文版生活情境故事,讓人聽了津津有味
也許很多人看到英文科普書,就覺得「這就是應該要拿來學習英文的啊!」或「學英文就學英文,不應該有中文翻譯」等想法。莉娃自己是完全不這麼認為,我覺得幼兒的學習是能互相帶動的,重點還是不斷給予input,用他們能理解吸收的方式,比用什麼語言更重要。而且語言與任何的知識都需要長時間的累積,才有機會收割成果。不然試想,就算是大人來看生物學的原文書,若不是英文很好且本科系畢業,會看得懂、覺得有趣嗎?
我個人覺得這次的中文情境故事對這套書是大大的加分,故事錄得相當有趣,主要以「小青」、「阿林」兩位雙胞胎小朋友與「魔鏡」(一位知識豐沛的大人的角色,偶有特殊能力)以問答的對話方式來介紹,偶爾還有「王叔叔」跑龍套(在Homes家那本),內容比原文還要更多一些,加上還有背景音樂,聽起來非常流暢,趣味十足,媽媽我自己都學到很多啊!(可惡,想許願推出CD)(史上最愛CD的媽媽)
將代表中文情境故事的數字貼紙貼在對應的頁面,並可視需求貼上附贈的錄音貼紙在頁面上。
因為錄音貼紙很多,所以除了整頁貼一張之外,也可視內容或需求,分散貼於不同的句子旁邊,讓小朋友能錄音練習。
點最前面第一頁的「1號」點讀貼紙能播放「整本書」的中文情境故事內容,也能按照不同頁面點讀貼紙聽分頁內容,想聽中文故事點號碼貼紙,喜歡聽英文、點膠片聽音效的也都能滿足需求。我不在乎孩子們從這套書學到的是中文還是英文科普知識,雙語一樣重要,重點是喜歡看、喜歡聽、有學進去就好!
吃飯時間常常是播放整本中文故事內容的時機(但如果沒有快速吃飯,我就會要求關掉)
另外,睡前親子共讀時間,我們現在也常來看這套書,要聽媽媽講也可以、自己聽自己玩也行!共讀與自行閱讀都充滿樂趣。
7. 超實用中文學習手冊,讓爸媽省心省力省時間
這次的組合實在太過貼心,連中文學習手冊都準備好了!不要以為這是一本沒啥用的操作說明書,no no no(搖手指)裡面內容相當實用,包含學習目標、學習主題、字彙片語、對話練習、科學知識、趣味活動在其中,我想對爸媽們最省時間的,莫過於單字都幫你查好了!省去花時間查單字的時間與力氣,也不怕被孩子們問倒,無疑是對英文不擅長、或時間有限的爸媽一大福音。其中的對話練習我覺得也很不錯,能與孩子有些互動問答,更加活用這套科普書。
以Homes家舉例給大家看學習手冊的內容,大家就知道手上有這本多安心(笑)
8. 書本以厚頁線圈設計,平鋪翻頁閱讀好方便
市面上百科類、科普類的書籍因為內容比較多,大多都是平裝薄頁印刷,家裡有二寶三寶半獸人時,有時候不小心就被弄壞,不能好好攤平看有時候即使是中大童也會覺得困擾。My First Discoveries系列都是硬頁精裝封面外加後頁的內頁,強化書本的強度,使其更加耐用,即便是才兩歲半的龍鳳也不容易弄壞。中間以線圈方式翻頁,操作手電筒紙卡或翻膠片也很順暢,不會一直需要用手用力壓翹起來的頁面,讓孩子平鋪閱讀超方便。
9. 未來會繼續推出第二輯、第三輯,讓科普小叢書的主題更臻完整
這次KidsRead與青林國際合作,第一波推出的是Human Life(人類生活),之後預計還會推出第二輯Plants & Insects(植物與昆蟲),內容包含:Flowers(花朵)、Fruits(水果)、Trees(樹木)、Vegetable(蔬菜)、The Butterfly(蝴蝶)、Insects(昆蟲),以及第三輯Amazing Animals(奇妙的動物),內容包含:The Egg(蛋)、Birds(鳥類)、 Farm Animals(農場動物)、 Dinosaurs(恐龍)、 Animals Underground(地底動物) Fish Underwater(魚類)。我已經能預見孩子們到時候興奮的眼神,迫不及待決定好要全部收藏了,你們呢?
第一輯人類生活:六本科普主題膠片書 內容介紹
My First Discoveries第一輯Human Life 人類生活包含Trains(火車), Planes(飛機), Water(水), Homes(家), Earth and Sky(地球與天空)、Inside the Body(人體的奧秘)六個主題,每一本書含膠片大約有30頁左右的內容,用比較簡單的文字編輯成4~7歲小朋友可以理解的內容,帶孩子一窺火車、飛機、家(建築)的演變史與不同地區的差異,更帶孩子們認識大自然中的水資源、地球與人體的奧秘。書本中除了點讀文字會用英文朗讀內文,內頁和膠片上的圖案也都可以點讀,會念單字或發出音效喔!
大家看了我前面那麼多介紹,一定很好奇書本內頁到底長什麼樣子?雖然不可能每一頁都拍給大家看,不然大家看文可能會滑到手扭到,但為了讓大家更能清楚認識這套書,莉娃還是有盡量多拍一些。
Planes 飛機
此主題介紹了各種不同的飛行工具,包含熱氣球、第一座飛行器、滑翔機、直升機、特殊飛機和特殊直升機、跳傘、其他飛行器、會飛的玩具:風箏與指飛機。在認識這些飛行工具之前,為了激發孩子的興趣,會先說明飛機內部的構造。此外除了飛機構造,讀者還能學到飛機的發展史與不同種類的飛機。(本段主要節錄自學習手冊並加以補充)
空橋連接登機門至飛機艙門。(小龍指著這個說龍龍有去過,超級可愛)
翻開透視膠片,一窺機頭內的駕駛艙到底長什麼樣子:
飛機客艙裡面呢?翻開膠片看看!
因為是客機,所以裡面有很多的座位呢!(右下角還有三位機組人員:機長、副機長與空服員)
熱氣球:
人類第一次嘗試飛行的飛行器(鼎鼎大名的萊特兄弟啊!!)
點直升機,聽聽螺旋槳轉動的聲音吧!
可降落於水面的新式偵察機(平時如果不聽中文情境故事的話,我哪會翻譯這什麼機呀!顯示為媽媽也有在學習,哈哈哈)
每一本書的最後一頁都是與孩子能連結的部分,來摺一架紙飛機吧!
Earth and Sky 地球與天空
此主題以外太空看地球的角度,介紹地球表面外觀,再延伸到地球深處,並提及地層、河流和火山等地表景觀,另外還有地底下的動物、白天與黑夜是如何形成,以及太陽對地球南北兩極和赤道氣候的影響,最後又回到外太空,介紹月亮圓缺的變化和太陽系八大行星。(本段主要節錄自學習手冊再加以補充)
從外太空看地球是這這樣的,地球上面白白的是什麼呢?是雲唷!
好喜歡原本的山翻過來以後是地層的剖面圖。
地底下還有生物居住唷!三寶因為都看過康軒的小偵探大追擊科普套書,立刻知道這些是鼴鼠與犬鼠,媽媽好開心!點他們還有挖土的聲音,被風吹的樹會有呼嘯聲,實在太好玩!
原本看似平靜的河流與田野,翻過膠片之後發現雨水會流到地底下形成河流與洞穴呢!
有些山會噴發濃煙,但是為什麼呢?因為地球的核心最地底深處有熔岩,這種山就叫火山。點擊濃煙會說smoke單字,點山會說volcano,以此類推,拜託大家盡情給他亂點看看有什麼,很好玩捏!
這頁堪稱經典,用左右翻動透視膠片來演示地球繞太陽公轉形成白天與黑夜的原理。一個動作表現,簡單明暸!
月相的變化是吳小龍熱愛的,點擊不同月相都有對應的英文念法,媽媽我除了New Moon, First Quarter, Third Quarter, Full moon之外,其他都很不熟,該是跟著孩子好好學習的時候了。
這頁是我的最愛(誰問你了)點擊美麗的星空會有小星星的歌曲,太浪漫!瘋狂的樹又會有呼嘯聲(不斷強調)(因為我不懂為何書中的樹都要畫這麼狂野哈哈哈)
天文迷家庭的最愛,小熊星座、大熊星座與八大行星,小龍視若珍寶。
小龍自行閱讀媽媽在旁邊吵的影片:
Water 水
地球的表面大部分是覆蓋在海洋之下,這個主題說明了水資源的珍貴、水的三態(固態:冰、液態:水、氣態:水蒸氣)、水的循環,以及水在家庭、科技發展、農業、社會與休閒活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本段節錄是學習手冊)
地球有3/4是水,如果沒有了水(移開膠片)地球就會變成一片沙漠了!
水的三態:水蒸氣(氣態)、水(液態)、冰(固態)
雲是如何形成?雨又是如何形成?這一切都和太陽有關呢!透過膠片演示在地勢低的地方是下雨,在地勢較高的高山,則變成降雪了。
因在不同區域、型態及流動方式,可分為冰川、溪流、瀑布與河川等。
水是如何被人類取用,進到家庭的呢?介紹水井、泉水、水管、水龍頭、水塔與水壩等。
水也可用來灌溉植物、滅火、進行水上活動。
另外還有一些水中動物的介紹。
與小朋友生活的連結:泡泡!
火車 Trains
介紹火車從發明初期到現代化的過程,以及隨時間變化發展出的各種車型,範圍涵蓋蒸汽火車、柴油火車到磁浮列車。另外還介紹了各種特殊運轉方式的火車、世界各國知名的火車以及海底隧道等等。(本段主要節錄自學習手冊再加以補充)
這本書無疑是小龍與翰翰的最愛,整天最愛的就是看這本火車。裡面有太多各種不同火車的音效,讓交通工具迷流連忘返!翰翰喜歡聽中文故事,而小龍則是都喜歡,以自己點擊圖片聽音效及單字居多。
點圖片上的每一座橋與隧道,都會唸英文單字唷!就連城堡、山、和牛也都有音效。
小男孩家裡必備的火車軌道組,看了是否很有fu?
蒸氣火車為何會吐出黑煙?他是如何推進的呢?
各種特色知名火車介紹:
火車可以過橋渡河,但要如何跨過海洋呢?(翻閱膠片)透過海底隧道!往來法國與英國知名的Eurostar 歐洲之星就是如此唷!
小龍都會跟著唸這些火車及抓到部分單字,常常讓媽媽很欣喜,果然興趣是學習最棒的推手。
大鐘是火車站的指標象徵,看看古今的火車站,對比之下感覺格外有趣。
這一頁莫名成為小龍最長停留的頁面。他特別喜歡點最左下角與最右下角的圖。
最後與孩子們連結的部分,是遊樂園要坐軌道小火車進去鬼屋。吼唷~幹嘛出這種啦!這不是我愛的幽默類型(扁嘴)
與小龍共讀的影片:
Homes 家
這個主題介紹世界各地不同的房子,還有隨著自然環境或需求而產生不同型態的房子,例如史前時代的房屋、因努伊特人(愛斯基摩人)的冰屋、泥土建造的房屋、遊牧民族的房屋、高腳屋、水上屋、活動房屋等,同時也提到將汽車、船和太空船當成家的人。在介紹房子之前,先說建造房屋需要設計圖與建造房屋的材料。
現代的房屋:高樓大廈。
史前時代的房屋(洞穴)
翻閱膠片就能看到冰屋內部。
各地用泥土建造的房屋。
遊牧民族的帳篷:
有趣的水上屋,讓我看了好想念馬爾地夫、好想度假啊!
各種行動房屋,露營正夯!
住在船上或太空船上……
與孩子用大紙箱一起打造一個自己的家吧!
Inside the Body人體的奧秘
介紹人體的骨骼和組織、牙齒的種類和用途、腸胃消化過程及胎兒成長過程等,並探討遺傳的影響。這本書是My First Discoveries的Torchlight系列的其中一本,書的末頁包含一張手電筒紙卡,只要插入書中膠片下方,就能有類似經由透視鏡或顯微鏡觀察人體內部的效果,趣味十足。
莉娃要跟大家分享一個小秘密,在人體的奧秘這本書中,直接點膠片的音效,與把手電筒紙卡墊在膠片下面再點擊的音效,是不一樣的唷!收到以後趕快來試試看吧!
認識骨骼,中文情境故事說人類的骨骼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建築,聽起來好有道理。
用顯微鏡放大看人體細胞也好好玩。
不同的牙齒有何用途?
消化系統與內臟的介紹。
媽媽懷孕的歷程。
做夢~
基因、遺傳與人類身體特徵
最後小小的趣味活動是要請小朋友用魔法手電筒去找一找這些圖片出現在書中哪些地方呢?是不是很有趣!
手電筒用完可以插進收納。
如果看不過癮,或想聽聽中英文故事音檔大概是如何,莉娃的開箱影片有詳細的介紹,相信一定可以讓你對這套書有更多的認識!
以上就是莉娃超詳盡的介紹,不知道大家看了喜歡嗎?我覺得有時候看書本內容可能會擔心是否太知識性或平淡了一些,但實際上小孩看了的反應都很不錯,特別是有中文情境故事真的很棒!故事內容超扎實的,價格也很可愛,能以這種價格買到中英雙語的科普點讀書,真的很有需要爆買一波!
哪裡買?
下週二8/4莉娃要開KidsRead點讀筆新品團囉!請鎖定VIVA LIWA粉絲團,屆時享優惠團購價格。這幾天莉娃也會陸續發表文章,想要搶先賞文,務必積極鎖定。
KidsRead點讀筆官網:https://reurl.cc/5lvDy7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