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365-18 相信自己,宣告目標,Just do it!

「大部分你羨慕別人擁有的,都是他們在你看不到的地方努力得來的。」這句話是我今天去健身房上拳擊有氧時,腦中出現的句子。

我們雖然都知道「不要跟別人比」,但就是很難真的完全做到。有人認為這是我們教育制度下的副產品,從小我們在家和到學校,再到出社會之後,總是要競爭、要贏過別人,但其實我認為「比較」就是人的天性,一個不到一歲的孩子,也許就已經很自然地會看誰的餅乾比較多、比較大,也沒人教他們要這樣去比,可是人天生就會。

還有,快樂與痛苦,都是比較級。當我們覺得自己很苦的時候,如果看看別人過得比更慘更累,頓時間,就覺得自己好像也沒那麼痛苦;當我們覺得自己喝一杯珍奶或買了什麼東西覺得很幸福,結果一刷ig和臉書,發現朋友們一天到晚都在哪個餐廳吃大餐和環遊世界,或又買了什麼包,我們很容易又覺得自己的小確幸瞬間根本不值得一提— 當然,如果你的價值觀和心靈特別正確且強壯,那就另當別論。

可是,總是羨慕人家擁有那光鮮亮麗的一面,有想過他們需要靠什麼來維持目前的狀態和擁有的一切嗎?除非我們有幸與那些最頂尖、最優秀的人一起生活,否則真的很難窺探別人到底在人家看不見的地方有多努力。也許他犧牲了睡眠,犧牲了玩手遊/追劇/滑手機逛社群媒體/跟朋友聊天/逛網拍等的時間,犧牲了跟朋友吃飯聚餐的時間,犧牲了躺在沙發上休息、放空和走來晃去摸東摸西的時間,他們的選擇是去坐在書桌前/工作/運動/思考/登山與執行各種挑戰。

生活的結果,就是來自一連串的選擇,每一個細小的決定,構成造就我們生現在活的模式與內容。TED今天的演講提到一個重點,我透過自我解讀後,大致說明如下:

懶惰、沒動力、無聊都是不存在的假議題,這些表面上妨礙我們成功的真實原因是我們「恐懼」,是我們「害怕失敗」,害怕承認自己有許多做不到的事,害怕自己無法成為自己希望呈現的樣子等,所以用那些藉口,假裝是自己漫無目的和不願去做,來掩飾自己害怕做不到。

恐懼就像是一隻這輩子會一直追著你咬的狗,你不能停下來,否則你就是會被他咬了。

 

那解決的方法是什麼呢?

今天TED的建議是一句你我都非常熟悉的廣告slogan:Just do it!做就對了!

 

其實這不是什麼神奇的解法,我們古人就說過了「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凡事講再多屁話或畫大餅都沒用,都要真的去做才行,這也是許多暢銷書呀成功學都會提到的「執行力」。但大家又會想,我知道啊,而我知道~我知道~這一切我全都知道~我就是受不了,我就是做不到,我就是沒辦法,well,這就是一種「選擇」,你做出的選擇。如果結合前幾天我分享的那篇「優秀的人是如何訓練大腦的?」分享,你傳遞給你的大腦什麼訊息,他就會帶領你朝那目標前進,所以如果你真的想做到,就是要給大腦正向的語言,宣告自己要去做。

當你決定要做一件事,宣告它,你就會想出辦法完成它,邊做就會邊有辦法。不要專注在這件事情有多難,而是拆解大任務成小任務,專注在你眼前的任務把它做好,然後一直往前,然後也許有一天就能很意外地回頭一看,自己居然已經完成那麼多任務,已經接近抵達終點。

就好比365每天發文不間斷、每天都要TED學習或每天運動一樣,如果專注在這件事情很難達成、專注在想出這一年來會有多少特殊情況與意外可能會阻撓這件事順利進行、專注在因為孩子在身邊所以我不行,那麼相信是誰都做不了了。

但如果想成一天就抽一點滑手機的時間出來寫點文章/學習/運動,把大目標宣告、把大任務拆解成小任務、把這件事放在心上,想到一定得完成它,想到沒做完不許睡覺,為了不必剝奪自己的睡眠,那麼白天有空就會利用瑣碎時間想辦法早點完成,自己在時間管理上也會更加有計劃,接著就會發現,其實自己原本的生活也沒啥改變,只是因為把目標設立,不給自己留餘地,於是時間利用上就變得更有效率。

最後,因為發現自己更充實、達成更多目標,自己變得更快樂、變得更像自己理想中期許的那個人之外,重點是,你因為做到了以前認為很難做到的事而更有自信。失敗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才是成功之母,但要成功就必須累積大量的失敗。失敗本身就是一間值得讚許的事,這至少代表你有嘗試去做,只是失敗了,但怎樣都好過沒有失敗,因為「不做,就不會失敗」,而不做,就是前面提到懶墮、無聊、沒動力的結果,而原因我也說過了就是害怕失敗。

肯定自己、相信自己,只要自己願意,踏出執行的那一步,什麼都能做到。

Just DO it!

 

 

相連文章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